地址: KU Leuven - HIVA-VORMING, Kasteel de Maurissens, Weligerveld 6, 3212 Pellenberg
國家: 比利時
電話: 32 16 463 993
傳真: 32 16 463 975
教育程度: 社會科學博士
興趣範圍: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安全審計
在 1990 世紀 9001 年代,安全政策中的組織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同時,組織對安全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因此,大多數具有技術培訓背景的安全專家面臨著雙重任務。 一方面,他們必須學會理解組織方面,並在構建安全計劃時將其考慮在內。 另一方面,重要的是他們要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組織的觀點正越來越遠離機器概念,並明確強調組織文化、行為修正、責任等不太有形和可衡量的因素。 -提高或承諾。 本文的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與組織、管理、質量和安全相關的意見的發展。 本文的第二部分定義了這些開發對審計系統的影響。 然後,使用基於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XNUMX 標準的實際安全審計系統示例,將其非常簡要地置於有形背景中。
組織安全新意見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
1973 年開始衝擊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對管理、質量和工作安全領域的思想和行動產生了重大影響。 過去,經濟發展的重點是擴大市場、增加出口和提高生產率。 但是,重點逐漸轉移到減少損失和提高質量上。 為了留住和獲取客戶,更直接地回應他們的要求和期望。 這導致需要更大的產品差異化,其直接結果是組織內部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以便始終能夠“及時”響應市場波動。 強調員工的奉獻精神和創造力是經濟競爭中的主要競爭優勢。 除了提高質量,限制虧損活動成為改善經營業績的重要手段。
安全專家通過制定和實施“全損控制”計劃參與了這一戰略。 在這些計劃中,不僅事故的直接成本或增加的保險費很重要,而且所有直接或間接的不必要的成本和損失也是如此。 一項關於實際應該增加多少產量以補償這些損失的研究立即表明,如今降低成本通常比增加產量更有效、更有利可圖。
在提高生產力的背景下,最近提到了減少因病缺勤和激發員工積極性的主要好處。 在這些發展的背景下,安全政策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一種具有不同重點的新形式。 過去,大多數企業領導只將安全工作視為一項法律義務,他們很快就會將責任委託給技術專家。 今天,安全政策越來越明顯地被視為實現減少損失和優化公司政策這兩個目標的一種方式。 因此,安全政策正日益演變為公司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是否成功的可靠晴雨表。 為了衡量進展,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管理和安全審計中。
組織理論
不僅僅是經濟環境讓公司負責人有了新的見解。 與管理、組織理論、全面質量管理以及同樣的安全管理相關的新願景正在產生重大變化。 Peters 和 Waterman (1982) 發表的著名著作闡述了組織觀點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尋求卓越. 這項工作已經支持 Pascale 和 Athos (1980) 在日本發現並在 日本管理的藝術. 這種新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用麥肯錫的“7-S”框架(Peters 和 Waterman 1982)來表示。 除了傳統的三個管理方面(戰略、結構和系統)之外,企業現在還強調另外三個方面(員工、技能和風格)。 所有這六個相互作用,為第 7 個“S”(上級目標)提供輸入(圖 1)。 通過這種方法,非常明確地強調了組織以人為本的方面。
圖 1. 根據麥肯錫 7-S 框架的企業價值觀、使命和組織文化
Scott (1978) 提出的模型可以最好地證明根本性轉變,Peters 和 Waterman (1982) 也使用了該模型。 該模型使用兩種方法:
因此在圖 2 中創建了四個字段 . 其中兩個(泰勒主義和權變方法)是機械封閉的,另外兩個(人際關係和組織發展)是有機開放的。 管理理論有了巨大的發展,從傳統的理性和專制的機器模型(泰勒主義)轉變為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HRM)有機模型。
組織效能和效率與最佳戰略管理、扁平組織結構和健全的質量體系的聯繫更加明確。 此外,現在關注的是在組織內具有凝聚力的上級目標和重要價值觀,例如技能(組織以此為基礎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和被激勵發揮最大創造力和靈活性的員工強調承諾和授權。 通過這些開放的方法,管理審計不能局限於組織的一些正式或結構特徵。 審計還必須包括尋找方法來找出不太有形和可衡量的文化方面。
從產品控製到全面質量管理
在 1950 年代,質量僅限於事後最終產品控制,即全面質量控制 (TQC)。 在 1970 年代,部分受到北約和汽車巨頭福特的刺激,重點轉移到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全面質量保證 (TQA) 的目標。 直到 1980 世紀 XNUMX 年代,在日本技術的刺激下,注意力才轉向全面管理體系的質量,全面質量管理 (TQM) 應運而生。 從前面的每個階段都整合到下一個階段的意義上說,質量護理系統的這種根本變化是累積發生的。 同樣清楚的是,雖然產品控制和安全檢查是與泰勒組織概念更密切相關的方面,但質量保證更多地與社會技術系統方法相關,其目的是不背叛(外部)客戶的信任。 最後,TQM 與組織的 HRM 方法相關,因為它不再僅僅是所涉及的產品的改進,而是組織方面的持續改進,其中也明確關注員工。
在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 (EFQM) 的全面質量領導 (TQL) 方法中,非常強調組織對客戶、員工和整個社會的同等影響,環境是關鍵注意點。 這些目標可以通過包括“領導力”和“人員管理”等概念來實現。
很明顯,ISO 標準中描述的質量保證與 EFQM 的 TQL 方法在強調重點方面也存在非常重要的差異。 ISO 質量保證是質量檢驗的擴展和改進形式,不僅關注產品和內部客戶,還關注技術流程的效率。 檢查的目的是調查是否符合 ISO 規定的程序。 另一方面,TQM 努力滿足所有內部和外部客戶以及組織內所有流程的期望,包括更軟的和以人為本的流程。 員工的參與、承諾和創造力顯然是 TQM 的重要方面。
從人為錯誤到綜合安全
安全政策的演變方式與優質護理類似。 注意力已經從強調傷害預防的事後事故分析轉移到更全面的方法。 安全更多地出現在“總損失控制”的背景下——一項旨在通過涉及人員、流程、材料、設備、設施和環境相互作用的安全管理來避免損失的政策。 因此,安全側重於可能導致損失的過程的管理。 在安全政策制定的初期,重點放在了 人為錯誤 方法。 因此,員工被賦予了預防工傷事故的重任。 遵循泰勒主義哲學,制定了條件和程序,並建立了控制系統以維持規定的行為標準。 這種理念可能會通過 ISO 9000 概念滲透到現代安全政策中,從而導致對員工施加一種隱含和間接的負罪感,並對企業文化帶來所有不利後果 - 例如,一種趨勢可能發展這種表現將受到阻礙而不是提高。
在安全政策演變的後期階段,人們認識到員工在具有明確定義的工作資源的特定環境中開展工作。 工業事故被認為是人/機器/環境系統中的多因事件,其中重點轉移到 技術系統方法. 在這裡我們再次找到與質量保證的類比,其中重點放在通過統計過程控制等方式控制技術過程。
直到最近,部分受到 TQM 理念的刺激,安全政策體系的重點才轉變為 社會系統方法,這是改進預防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步驟。 為了優化人/機/環境系統,僅僅通過完善的預防策略來確保安全的機器和工具是不夠的,還需要預防性維護系統和所有技術之間的安全保證過程。 此外,員工在健康和安全目標方面接受充分的培訓、技能和積極性至關重要。 在當今社會,後一個目標不再能夠通過專制的泰勒主義方法來實現,因為積極的反饋比通常只有負面影響的壓制性控制系統更具刺激性。 現代管理需要一種開放、激勵的企業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共同承諾以參與式、團隊為基礎的方法實現關鍵的企業目標。 在裡面 安全文化方法, 安全是組織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是每個人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高管理層開始,沿著整個層級向下傳遞到車間的員工。
綜合安全
集成安全的概念立即提出了集成安全系統中的許多核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可歸納如下:
最高管理層明確承諾. 這一承諾不僅寫在紙上,而且以實際成果轉化為車間現場。
層級線和中央支持部門的積極參與. 關注安全、健康和福利不僅是每個人在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務,而且還融入到人事政策、預防性維護、設計階段以及與第三方的合作中。
員工全員參與. 員工是充分的討論夥伴,可以與他們進行開放和建設性的溝通,並充分重視他們的貢獻。 事實上,參與對於以有效和激勵的方式執行公司和安全政策至關重要。
適合安全專家的簡介. 安全專家不再是技術員或萬事通,而是高層管理人員的合格顧問,特別關注優化政策流程和安全系統。 因此,他或她不僅是受過技術訓練的人,而且是一個善於組織的人,能夠以鼓舞人心的方式與人打交道,並與其他預防專家協同合作。
積極主動的安全文化. 綜合安全政策的關鍵方面是積極主動的安全文化,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安全和管理審計
概述
安全審計是風險分析和評估的一種形式,其中進行系統調查以確定存在的條件在多大程度上為製定和實施有效和高效的安全政策提供條件。 因此,每次審計都會同時設想必須實現的目標以及將這些目標付諸實踐的最佳組織環境。
每個審計系統原則上應確定以下內容:
然後對信息進行徹底分析,以檢查當前情況和成就程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預期標準,然後提交一份報告,其中包含強調優點的積極反饋,以及涉及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的糾正反饋。
審計和變革策略
每個審計系統都明確或隱含地包含理想組織的設計和概念化以及實施改進的最佳方式的願景。
Bennis、Benne 和 Chin (1985) 區分 三種策略 對於有計劃的變革,每項變革都基於人們的不同看法和影響行為的方式:
哪種影響策略在特定情況下最合適,不僅取決於最初的願景,還取決於實際情況和現有的組織文化。 在這方面,了解要影響哪種行為非常重要。 丹麥風險專家 Rasmussen (1988) 設計的著名模型區分了以下三種行為:
行為和文化變革的階層
基於以上所述,大多數審計系統(包括那些基於 ISO 系列標準的系統)隱含地背離了權力策略或理性經驗策略,它們強調例行或程序行為。 這意味著這些審計系統沒有充分關注主要通過規範-再教育策略影響的“基於知識的行為”。 在 Schein (1989) 使用的類型學中,注意力只集中在組織文化的有形和有意識的表面現像上,而不是更深層的無形和潛意識層面,這些層面更多地涉及價值觀和基本預設。
許多審計系統將自己限制在是否存在特定規定或程序的問題上。 因此,可以隱含地假定,僅憑這一規定或程序的存在就足以保證該系統的良好運作。 除了存在某些措施外,審計系統中還必須解決不同的其他“層次”(或可能的響應級別),以便為系統的最佳運行提供足夠的信息和保證。
更具體地說,以下示例涉及對火災緊急情況的響應:
表 1. 質量和安全政策的層次
策略 |
行為 |
||
技能 |
規則 |
知識 |
|
力量 |
人為錯誤方法 |
||
理性-經驗 |
技術系統方法 |
||
規範再教育 |
社會系統方法 TQM |
安全文化方法 PAS EFQM |
Pellenberg 審計系統
名稱 Pellenberg 審計系統 (PAS)源於設計師們多次聚集開發系統的地方(位於Pellenberg的Maurissens Château,魯汶天主教大學的建築)。 PAS 是跨學科專家團隊密切合作的結果,該團隊在質量管理領域以及安全和環境問題領域擁有多年實踐經驗,匯集了各種方法和經驗。 該團隊還得到了大學科研部門的支持,因此受益於管理和組織文化領域的最新見解。
PAS 包含高級公司預防系統應滿足的一整套標準(見表 2)。 這些標準根據 ISO 標準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進行分類。 然而,PAS並不是將ISO體系簡單地轉化為安全、健康和福利. 新理念 是從安全政策中實現的特定產品出發開發的:有意義和安全的工作。 ISO 體系的合同被法律規定和社會領域各方在健康、安全和福利方面不斷變化的期望所取代。 創造安全和有意義的工作被視為每個組織在其社會責任框架內的基本目標。 企業是供應商,客戶是員工。
表 2. PAS 安全審核要素
PAS安全審核要素 |
符合 ISO 9001 |
|
1. |
管理責任 |
|
1.1. |
安全方針 |
4.1.1. |
1.2. |
文章結構 |
|
1.2.1. |
責權 |
4.1.2.1. |
1.2.2. |
驗證資源和人員 |
4.1.2.2. |
1.2.3. |
健康與安全服務 |
4.1.2.3. |
1.3. |
安全管理體系審查 |
4.1.3. |
2. |
安全管理體系 |
4.2. |
3. |
義務 |
4.3. |
4. |
設計控制 |
|
4.1. |
一般 |
4.4.1. |
4.2. |
設計與開發規劃 |
4.4.2. |
4.3. |
設計輸入 |
4.4.3. |
4.4. |
設計輸出 |
4.4.4. |
4.5. |
設計驗證 |
4.4.5. |
4.6. |
設計變更 |
4.4.6. |
5. |
文件控制 |
|
5.1. |
文件審批和簽發 |
4.5.1. |
5.2. |
文件變更/修改 |
4.5.2. |
6. |
採購和承包 |
|
6.1. |
一般 |
4.6.1. |
6.2. |
供應商和承包商的評估 |
4.6.2. |
6.3. |
採購數據 |
4.6.3. |
6.4. |
第三方產品 |
4.7. |
7. |
鑑定 |
4.8. |
8. |
過程控制 |
|
8.1. |
一般 |
4.9.1. |
8.2. |
過程安全控制 |
4.11. |
9. |
檢查 |
|
9.1. |
接收和啟動前檢查 |
4.10.1. |
9.2. |
定期檢查 |
4.10.2. |
9.3. |
檢驗記錄 |
4.10.4. |
9.4. |
檢查設備 |
4.11. |
9.5. |
檢查狀態 |
4.12. |
10. |
事故和事故 |
4.13. |
11. |
糾正和預防措施 |
4.13. |
12. |
安全記錄 |
4.16. |
13. |
內部安全審計 |
4.17. |
14. |
市場培訓 |
4.18. |
15. |
保養 |
4.19. |
16. |
統計技術 |
4.20. |
PAS系統中集成了其他幾個系統:
PAS 不斷引用更廣泛的公司政策,其中嵌入了安全政策。 畢竟,最佳安全政策同時是積極主動的公司政策的產物和製定者。 假設一個安全的公司同時是一個有效和高效的組織,反之亦然,因此要特別注意將安全政策整合到總體政策中。 面向未來的企業政策的基本要素包括強大的企業文化、深遠的承諾、員工的參與、對工作質量的特別重視以及持續改進的動態系統。 儘管這些見解也部分構成了 PAS 的背景,但它們並不總是很容易與 ISO 哲學的更正式和程序化的方法相協調。
正式程序和直接可識別的結果在安全政策中無疑是重要的。 然而,安全系統僅基於這種方法是不夠的。 安全政策的未來結果取決於當前的政策、系統的努力、不斷尋求改進,特別是確保持久結果的基本流程優化。 這一願景被納入 PAS 系統,特別強調安全文化的系統改進。
PAS 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協同作用的機會。 通過背離 ISO 的系統性,所有關注全面質量管理的人員可以立即識別出各種不同的方法。 顯然,這些不同的政策領域之間存在一些協同增效的機會,因為在所有這些領域中,管理流程的改進是關鍵方面。 謹慎的採購政策、完善的預防性維護系統、良好的內務管理、參與式管理以及激勵員工積極進取的方法對於所有這些政策領域都至關重要。
各種護理系統以類似的方式組織,基於諸如最高管理層的承諾、等級線的參與、員工的積極參與以及特定專家的重要貢獻等原則。 不同的系統還包含類似的政策工具,例如政策聲明、年度行動計劃、衡量和控制系統、內部和外部審計等。 因此,PAS 系統明確要求所有這些護理系統之間進行有效、節省成本、協同合作。
PAS 並沒有提供在短期內取得成就的最簡單途徑。 很少有公司經理允許自己被一個承諾在短期內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帶來巨大利益的系統所誘惑。 每一項健全的政策都需要 深入的方法,為未來的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比短期結果更重要的是保證正在建立的系統將在未來產生可持續的結果,不僅在安全領域,而且在普遍有效和高效的公司政策層面。 在這方面,致力於健康、安全和福利也意味著致力於安全和有意義的工作、積極的員工、滿意的客戶和最佳的運營結果。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充滿活力、積極主動的氛圍中。
總結
持續改進 是尋求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獲得持久成功的每個安全審計系統的基本先決條件。 持續改進和持續靈活性的動態系統的最佳保證是有能力的員工的充分承諾,他們與整個組織一起成長,因為他們的努力得到系統地評估,因為他們有機會發展和定期更新他們的技能。 在安全審計過程中,持久結果的最佳保證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員工和組織都在其中不斷學習和發展。
" 免責聲明:國際勞工組織不對本門戶網站上以英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呈現的內容負責,英語是原始內容的初始製作和同行評審所使用的語言。自此以來,某些統計數據尚未更新百科全書第 4 版的製作(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