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二月23 2011:01 37

案例研究:中國的工業化和職業健康問題

評價這個項目
(1投票)

中國農民在農村工業化和發展鄉鎮企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1)令人矚目。 這一發展確實成為了農村人口快速脫貧的最重要契機。 大約從七十年代開始,一億多農民轉入鄉鎮企業,從業人員數量超過了當時國有和城市/集體企業從業人員的總和。 目前,五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在各類鄉鎮企業工作。 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額的100%至30%來自鄉鎮企業創造的價值。 60年鄉鎮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0.8%。預計到1992年,將有2000億多農村剩餘勞動力,約佔農村勞動力估計數的140%。被鄉鎮工業吸納(Chen 30; 中國日報, 5 年 1993 月 XNUMX 日)。

表 1. 中國鄉鎮企業發展情況

 

1978

1991

企業數量(萬)

1.52

19

從業人數(萬人)

28

96

固定資產(億元人民幣)

22.96

338.56

總產值(億元人民幣)

49.5

1,162.1

 

農村勞動力從農業到非農工作的快速轉移給職業衛生服務資源帶來了沉重壓力。 30年衛生部和農業部聯合在13省2市1990個抽樣縣開展的鄉鎮工業職業衛生服務需求及對策調查(SOHSNCTI)表明:大多數鄉鎮企業沒有提供基本的職業衛生服務(衛生部 1992)。 地方職業衛生機構(OHIs)或衛生防疫站(HEPSs)為鄉鎮企業提供的五項常規職業衛生服務活動覆蓋率很低,僅為1.37%~35.64%(表2)。 那些需要復雜技術或訓練有素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的服務尤其有限。 例如,預防性職業健康檢查、接觸危害人員體檢、工作場所監測等明顯不足。

表 2. 縣級 HEPS 對鄉鎮工業的 OHS 覆蓋率

項目

企業

OHS涵蓋的企業

%

預防性 OH 檢查

7,716

106

1.37

一般工業衛生​​演練

55,461

19,767

35.64

工作場所危害監測

55,461

2,164

3.90

工人體檢

55,461

1,494

2.69

幫助設置 OH 記錄保存

55,461

16,050

28.94

 

同時,鄉鎮企業職業健康問題有惡化趨勢。 一是調查顯示,82.7%的農村工業企業工作場所存在至少一種職業病危害因素。 至少接觸一種危害的工人佔藍領工人的33.91%。 對2,597家企業1,438個工地的鉛、苯系物、鉻、矽塵、煤塵、石棉塵進行空氣採樣,總達標率為40.82%(表3); 粉塵的達標率非常低:二氧化矽為 7.31%,煤塵為 28.57%,石棉為 0.00%。 1,155家企業噪聲合計達標率為32.96%。 對暴露於七種以上危害的工人進行了體檢(表 4)。 僅接觸這七種危害的職業病總患病率為4.36%,遠高於國有企業可賠償職業病總患病率。 另有11.42%的接觸工人疑似患有職業病。 其次,危險產業繼續從城市向農村轉移,從國有企業向鄉鎮企業轉移。 這些行業的大多數工人在就業前都是農民,缺乏教育。 即使是雇主和經理們也只受過很少的教育。 一項覆蓋29,000萬家鄉鎮企業的調查顯示,78%的用人單位和管理人員只有初中或小學文化程度,其中一些根本就是文盲(表5)。 共有 60% 的雇主和管理人員不了解政府的職業健康要求。 預測到2000年農村工業職業病患病率將上升並達到高峰。

表 3 工地六種危險源達標率

危害性1

企業

監控的工地

工地合規

達標率 (%)2

領導

177

250

184

73.60

苯類似物

542

793

677

85.37

56

64

61

95.31

二氧化矽粉塵

589

1,338

98

7.31

煤炭粉末

68

140

40

28.57

石棉粉塵

6

12

0

0.00

Total

1,438

2,597

1,060

40.82

1 樣本區域未發現汞。
2 噪聲達標率為32.96%; 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文本。

 

表 4 職業病檢出率

職業病

檢查的人

沒有生病

有病

疑似疾病

 

否。

否。

%

否。

%

否。

%

矽肺病

6,268

6,010

95.88

75

1.20

183

2.92

煤工塵肺

1,653

1,582

95.70

18

1.09

53

3.21

石棉病

87

66

75.86

3

3.45

18

20.69

慢性鉛中毒

1,085

800

73.73

45

4.15

240

22.12

苯類似物中毒1

3,071

2,916

94.95

16

0.52

139

4.53

慢性鉻中毒

330

293

88.79

37

11.21

-

-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

6,453

4,289

66.47

6332

9.81

1,5313

23.73

Total

18,947

15,956

84.21

827

4.36

2,164

11.42

1 苯、甲苯和二甲苯,分別測量。
2 聲音頻率的聽力障礙。
3 高頻聽力障礙。

 

表 5. 危險工作的分佈和雇主的教育

雇主教育

總號企業

(1)

危險作業企業

(2)

藍領工人

(3)

工人暴露

(4)

危險企業(%)

(2)/(1)

暴露工人(%)

(4)/(3)

文盲

239

214

8,660

3,626

89.54

41.87

小學

6,211

5,159

266,814

106,076

83.06

39.76

初中

16,392

13,456

978,638

338,450

82.09

34.58

中專

582

486

58,849

18,107

83.51

30.77

高中

5,180

4,324

405,194

119,823

83.47

29.57

高校

642

544

74,750

21,840

84.74

29.22

Total

29,246

24,183

1,792,905

607,922

82.69

33.91

 

勞動力大規模遷移的挑戰

1992年中國社會勞動力為594.32萬人,其中73.7%屬於農村(國家統計局,1993)。 據悉,全國440億農村勞動力中,有三分之一實際處於失業狀態(中國日報, 7 年 1993 月 1990 日)。 遠超農村產業就業能力的大量剩餘勞動力正在向城鎮轉移。 近幾年大量農民進城,尤其是1991世紀200,000年代以來,農民大量進城,對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例如,1993年上半年,江西省只有XNUMX萬農民背井離鄉,但到XNUMX年,卻有超過XNUMX萬人隨波逐流,佔全省農村勞動力的五分之一(中國日報, 21 年 1994 月 250 日)。 據國家統計,預計到本世紀末將有XNUMX億農民工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中國日報, 25 年 1993 月 20 日)。 此外,全國每年約有1993萬青年人進入法定就業年齡(國家統計局,XNUMX)。 廣泛的城鎮化和廣泛開放吸引外資,為農民工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農民工在城市從事更多種類的業務,包括工業、土木工程、交通、商業和服務行業,以及大多數城市人不喜歡從事的高風險或危險工作。 這些工人與農村鄉鎮企業工人的個人背景相同,面臨著相似的職業健康問題。 此外,由於他們的流動性,很難追踪到他們,雇主很容易逃避他們對工人健康的責任。 此外,這些工人往往從事各種職業,接觸危險的健康風險可能很複雜,很難為他們提供職業健康服務。 這些情況使情況更加嚴重。

外資企業面臨的職業健康問題

目前,全國10萬多家外資企業僱傭的國內勞務人員超過70,000萬人。 鼓勵外資投資的優惠政策、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國務院國家計委決定,減少對申請人的行政審查。 地方政府被賦予更多權力來批准投資項目。 資金在30萬美元以下的,由地方決定,報國家計委備案,鼓勵外資企業投標(中國日報, 18 年 1994 月 XNUMX 日)。 當然,外資企業對很多中國勞工也很有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可以賺取更高的工資。

在鼓勵外商投資的過程中,危險產業也被轉移到國內。 衛生部和其他相關機構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些部門工人的職業健康。 一些地方調查表明問題的嚴重性,涉及職業危害因素高、工作時間長、工作安排不當、女性工人的特殊問題、沒有適當的個人防護、沒有健康檢查和教育、沒有醫療保險和出院等。受職業病影響的工人,以及其他問題。

近年來,化學品中毒事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所1992年的資料顯示,珠海經濟特區兩家外資玩具廠同時發生兩起溶劑中毒事故,共造成工人中毒23人。 其中,4人因1,2-二氯乙烷中毒而死亡19人; 另有20例苯類似物(苯、二甲苯、甲苯)中毒。 這些工人在工廠工作不到一年,有的只工作了 1992 天(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醫院 42)。 同年,遼寧省大連市報告兩起中毒事故; 一項涉及 1,053 名工人,另一項涉及 1992 名工人(大連市職業病防治研究所 6b)。 表 1992 顯示了廣東省三個經濟特區 (SEZ) 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些基本職業健康相關情況,由當地 OHIs 或 HEPSs 調查 (Dalian City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stitute XNUMXb)。

表6。 外資企業職業健康相關背景

面積

企業數量

員工人數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

暴露工人(%)

有OHSO的企業1 (%)

提供體檢的企業(%)

 

定期

就業前

2

657

69,996

86.9

17.9

29.3

19.6

31.2

大連3

72

16,895

84.7

26.9

19.4

0.0

0.0

1 計劃中的任何形式的職業健康和安全組織,例如診所、OHS 委員會等。
2 該調查於 1992 年在三個經濟特區 (SEZ) 進行:深圳、珠海和汕頭。
3 調查於1991年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

 

外資企業,特別是小型製造企業的用人單位,無視政府在保護工人權益和健康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 廣東省三個經濟特區只有 19.6% 或 31.2% 的工人可以進行任何形式的健康檢查(見表 6)。 沒有為暴露工人提供個人防護用品的企業佔49.2%,只有45.4%的企業提供了危害暴露補貼(中國日報 26 年 1993 月 1993 日)。 在大連,情況更糟。 廣東省工會61年的另一項調查顯示,超過XNUMX%的員工每週工作XNUMX天以上(中國日報, 26 年 1993 月 XNUMX 日)。

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 (ACFTU) 1991 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女工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遭受​​的苦難更多。 1992年和914年全總對50.4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顯示,在160萬名外商投資企業中,女性員工佔18%。 近年來,一些地區的女性比例更高。 許多外企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一些工廠隨意僱用和解僱女工。 一些海外投資者只僱用25至15歲的未婚女孩,一旦她們結婚或懷孕,他們就會將其解僱。 同時,許多婦女經常被迫加班而沒有額外報酬。 在廣東省省會廣州市的一家玩具廠,工人每天必須工作 XNUMX 小時,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即使那樣,他們也不允許星期天休息或享受任何年假(中國日報, 6 年 1994 月 XNUMX 日)。 這不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 外資企業職工職業健康狀況的具體情況尚未公佈。 然而,從以上信息可以想像問題的嚴重性。

國有企業的新問題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必須轉變傳統的經營機制,建立產權清晰、企業權責清晰的現代企業製度。同時推動國有企業進入市場,增強企業活力和效率。 一些小型國有企業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 改革必須影響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職業健康計劃。

目前,虧損是許多國有企業面臨的嚴重問題。 據悉,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原因多種多樣。 首先,要照顧大量退休員工並為在職員工提供大量社會福利,需要承擔沉重的稅收和財政負擔。 第二,企業中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平均約佔20%至30%,無法釋放到現有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中。 第三,落後的管理體制與傳統的計劃經濟相適應。 第四,國有企業相對於外資企業沒有競爭性政策優勢(中國日報, 7 年 1994 月 XNUMX 日)。

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職業健康的弱化勢在必行。 一是對部分企業健康項目的資金支持有所減少,企業醫療衛生機構以往只為本企業員工提供醫療服務,現在正在向社區開放。 其次,一些廠內衛生機構正在與企業脫鉤,以轉移國有企業的成本負擔。 在新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之前,也有人擔心職業健康進廠項目的資金也可能受到影響。 第三,很多落後的技術和設備已經運行了幾十年,有害物質排放量通常很高,短時間內無法改進或更換。 超過30%的國有和城市集體企業的工作場所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MAC或MAI)。 四是近年來職業衛生法規或規章執行力度減弱的; 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中央計劃時代舊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與企業改革的新形勢不相適應。 第五,為降低用工成本和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僱用以農民工為主的臨時工或季節工到國有企業從事危險工作已成為普遍現象。 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無法獲得最簡單的個人防護裝備或雇主提供的任何安全培訓。 這一直是影響中國勞動人口的潛在健康威脅。

職業健康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職業健康服務覆蓋面不夠廣。 如前所述,只有20%的接觸危害的工人可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其中大部分在國有企業工作。 覆蓋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如下:

首先,職業健康服務資源短缺是主要因素之一。 農村工業尤其如此,它們本身沒有能力提供此類服務。 SOHSNCTI 的數據顯示,在 235 個抽樣縣的縣 HEPS 中,有 30 名職業衛生專業人員。 他們必須為這些地區的 170,613 家企業和 3,204,576 名員工提供職業健康服務 (MOPH 1992)。 由此,每名專職職業衛生工作者平均覆蓋1,115家企業、20,945名職工。 1989年的調查還發現,30個縣政府的衛生支出佔縣政府總支出的3.06%。 疾病預防和健康檢查的總支出僅佔縣政府衛生總支出的8.36%。 純粹用於職業衛生服務的部分甚至更少。 職業衛生服務基礎設施缺乏是調查縣的一大問題。 28 個縣中有 30 個縣的 24 類設備平均可用率僅為國家標準規定要求的 7%(表 XNUMX)。

表7。 28年1990個國家HEPS職業衛生常規儀器,中國

項目

儀器數量

標準要求的儀器數量

百分 (%)

空氣採樣器

80

140

57.14

個人採樣器

45

1,120

4.02

粉塵採樣器

87

224

38.84

噪聲檢測器

38

28

135.71

振動檢測器

2

56

3.57

熱輻射檢測器

31

28

110.71

分光光度計(721 型)

38

28

135.71

分光光度計(751 型)

10

28

35.71

水銀測定儀

20

28

71.43

氣相色譜儀

22

28

78.57

天平(1/10,000g)

31

28

110.71

心電圖儀

25

28

89.29

肺功能檢查

7

28

25.00

Total

436

1,820

23.96

 

其次,現有職業衛生設施利用率低是另一個因素。 一方面是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是利用不足,這就是目前中國職業衛生服務的現狀。 即使在更高層級,例如省級醫療機構,設備仍未完全投入使用。 原因很複雜。 傳統上,職業健康和各種預防性醫療服務均由政府資助和維持,包括衛生工作者的工資、設備和建築物、日常開支等。 政府 OHI 提供的所有職業健康服務都是免費的。 1979年以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改革的推進,社會對職業健康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提供服務的成本也迅速增加,反映出價格指數不斷上升。 然而,來自政府的 OHI 預算並沒有增加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OHI 提供的服務越多,它需要的資金就越多。 為促進公共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中央政府制定了允許公共衛生部門對服務費用進行補貼的政策,並對衛生服務價格作出了規定。 由於過去在為企業提供職業健康服務方面的強制性立法薄弱,職業健康機構難以通過收取服務費用維持生計。

職業健康服務的進一步政策考慮和趨勢

毫無疑問,職業健康服務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正在經歷快速現代化並擁有如此龐大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國家也迎來了當前社會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 國際上很多成功經驗可以藉鑑。 在對外開放如此廣泛的今天,中國願意積極吸收世界先進的職業健康管理理念和技術。

 

上一頁

更多內容 8258 最後修改於 23 年 2022 月 21 日星期六 22:XNUMX

" 免責聲明:國際勞工組織不對本門戶網站上以英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呈現的內容負責,英語是原始內容的初始製作和同行評審所使用的語言。自此以來,某些統計數據尚未更新百科全書第 4 版的製作(1998 年)。”

內容

發展、技術和貿易參考資料

Aksoy、M、S Erdem 和 G Dincol。 1974. 長期接觸苯的製鞋工人患白血病。 血液 44:837。

Bruno, K. 1994。發展中國家評估的工業項目環境審查指南。 在篩選外國投資中,由 K Bruno 編輯。 馬來西亞檳城:綠色和平組織、第三世界網絡。

Castleman, B 和 V Navarro。 1987. 危險產品、工業和廢物的國際流動性。 Ann Rev Publ Health 8:1-19。

Castleman、BL 和 P Purkayastha。 1985 年,博帕爾災難作為雙重標準的案例研究。 JH Ives 編輯的危險輸出附錄。 波士頓:Routledge & Kegan Paul。

卡斯托、KM 和 EP 埃里森。 1996. ISO 14000:起源、結構和實施的潛在障礙。 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 2 (2):99-124。

陳,YB。 1993. 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與展望。 世界中小企業大會演講集。 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中國日報。 1993年,農村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5 月 XNUMX 日。

—.1993. 城市計劃承接農村富餘工作場所。 25 月 XNUMX 日。

—.1993. 對婦女的歧視依然普遍。 26 月 XNUMX 日。

—.1993. 規劃農村改革新路。 7 月 XNUMX 日。

—.1994. 振興國有企業的秘訣。 7 月 XNUMX 日。

—.1994. 外國投資者從政策收費中獲益。 18 月 XNUMX 日。

—.1994. 農村移民的漣漪效應。 21 月 XNUMX 日。

—.1994. 工會敦促更多女性加入進來。 6 月 XNUMX 日。

關於發展中國家職業健康的科倫坡聲明。 1986. J Occup Safety, Austr NZ 2 (6):437-441。

大連市職業病防治所。 1992a.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調查。 中國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職業病防治所。

—. 1992b。 某外資企業職工非原因性疾病發生情況調查
公司。 中國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職業病防治所。

戴利、他和 JB Cobb。 1994. 為了共同利益:將經濟轉向社區、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第二版。 波士頓:燈塔出版社。

內華達州戴維斯和 P Teasdale。 1994. 與工作相關的疾病給​​英國經濟帶來的成本。 倫敦:健康與安全執行官,女王陛下的文具辦公室。

社區衛生部。 1980 年,Newmarket 地區輕工業可用衛生服務調查。 五年級醫學生項目。 奧克蘭:奧克蘭醫學院。

德拉蒙德、MF、GL 斯托達特和 GW 托倫斯。 1987. 醫療保健計劃的經濟評估方法。 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 (CEFIC)。 1991. CEFIC 技術轉讓指南(安全、健康和環境方面)。 布魯塞爾:CEFIC。

Freemantle, N 和 A Maynard。 1994. 臨床和經濟評估的狀態有問題嗎? 健康經濟學 3:63-67。

Fuchs, V. 1974。誰將活著? 紐約:基礎書籍。

格拉斯,威斯康星州。 1982. 發展中國家的職業健康。 新西蘭的教訓。 新西蘭健康修訂版 2 (1):5-6。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醫院。 1992. 珠海經濟特區兩家外資玩具廠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報告。 中國廣東省:廣東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

獵人,WJ。 1992. EEC 工作安全與健康立法。 Ann Occup Hyg 36:337-47。

伊爾曼,DL。 1994. 環境友好化學旨在實現無污染的過程。 Chem Eng 新聞(5 月 22 日):27-XNUMX。

國際勞工組織(勞工組織)。 1984. 跨國企業的安全與健康實踐。 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

Jaycock, MA 和 L Levin。 1984. 小型汽車車身修理廠的健康危害。 Am Occup Hyg 28 (1):19-29。

Jeyaratnam, J. 1992。發展中國家的職業健康。 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Jeyaratnam, J 和 KS Chia。 1994. 國家發展中的職業健康。 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

Kendrick、M、D Discher 和 D Holaday。 1968. 大都市丹佛的工業衛生調查。 公共衛生代表 38:317-322。

Kennedy, P. 1993。為二十一世紀做準備。 紐約:蘭登書屋。

Klaber Moffett、J、G Richardson、TA Sheldon 和 A Maynard。 1995. 背痛:它的管理和社會成本。 討論文件,沒有。 129. 英國約克:健康經濟學中心,大學。 約克。

LaDou, J 和 BS Levy(編輯)。 1995. 特刊:職業健康的國際問題。 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 1 (2)。

酒糟、REM 和 LP Zajac。 1981. 小型企業的職業健康和安全。 Occup Health Ontario 23:138-145。

梅森,J 和 M 德拉蒙德。 1995. 成本效益研究的 DH 註冊:研究內容和質量回顧。 討論文件,沒有。 128. 英國約克:健康經濟學中心,大學。 約克。

Maynard, A. 1990。未來成本效益研究的設計。 Am Heart J 3 (2):761-765。

麥克唐納、R 和 A 梅納德。 1985. 酒精濫用的代價。 英國 J Addict 80 (1):27-35。

公共衛生部 (MOPH) 衛生監督司。 1992. 衛生部:鄉鎮工業職業衛生服務需求及對策綜合報告。 《職業健康服務需求與對策研究論文集》,闞光主編。北京:衛生部衛生監督教育司。

國家統計局。 199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年鑑. 中國北京:國家統計局。

Rantanan, J. 1993。小型企業工人的健康保護和促進。 工作文件草案,世衛組織小型企業工人健康保護和健康促進區域間工作組。

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 (UNCTC)。 1985. 跨國公司活動的環境方面:調查。 紐約:聯合國。

Vihina、T 和 M Nurminen。 1983. 芬蘭南部小型工業中化學品暴露的發生 1976. Publ Health Rep 27 (3):283-289。

Williams, A. 1974。成本效益方法。 Brit Med Bull 30 (3):252-256。

世界經濟。 1992. 經濟學家 324 (7777):19-25。

世界銀行。 1993 年。1993 年世界發展報告:健康投資。 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CED)。 1987. 我們共同的未來。 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

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與環境委員會。 1992. 工業小組報告。 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WHO)。 1995. 人人享有職業健康全球戰略。 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