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被定義為“努力減少壓力對個人福祉的負面影響”(Edwards 1988)。 應對,就像工作壓力本身的經歷一樣,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 應對努力是由將情況評估為具有威脅性、有害性或產生焦慮(即,通過壓力體驗)來觸發的。 應對是調節壓力-結果關係的個體差異變量。
應對方式包括由壓力體驗產生的類似特質的思想、信念和行為的組合,並且可以獨立於壓力源的類型而表達。 應對方式是一個性格變量。 應對方式隨著時間和情況的變化相當穩定,並受人格特質的影響,但與他們不同。 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一般性或抽象級別。 這種風格的例子,用廣義的術語來表達,包括:監控-遲鈍 (Miller 1979) 和阻遏-敏化 (Houston and Hodges 1970)。 個性、年齡、經驗、性別、智力和認知方式的個體差異會影響個體應對壓力的方式。 應對方式是先前經驗和先前學習的結果。
Shanan (1967) 提出了他所謂的適應性應對方式的早期觀點。 這個“反應集”的特點是有四個要素: 明確區分個人內部和外部事件; 面對而不是避免外部困難; 平衡外部需求與自我需求。 Antonovsky (1987) 同樣建議,要有效,個人必須積極應對,弄清問題的性質和範圍以及存在的現實,然後為手頭的問題選擇最合適的資源.
最常見的應對方式類型 (Lazarus and Folkman 1984) 包括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方式(包括尋找信息和解決問題)和以情緒為中心的應對方式(包括表達情緒和調節情緒)。 這兩個因素有時由第三個因素補充,以評估為中心的應對(其組成部分包括拒絕、接受、社會比較、重新定義和邏輯分析)。
Moos 和 Billings (1982) 區分了以下應對方式:
- 主動認知。 這個人試圖管理他們對壓力情況的評估。
- 主動行為。 這種風格涉及直接處理壓力情況的行為。
- 迴避。 這個人避免面對問題。
Greenglass(1993)最近提出了一種稱為社會應對的應對方式,它將社會和人際因素與認知因素結合起來。 她的研究表明,各種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例如,以問題為中心和以情緒為中心)之間存在顯著關係。 人們發現,通常擁有相對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女性更多地利用社會應對。
此外,還有可能將另一種應對方法(稱為預防性應對)與大量先前單獨撰寫的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的文章聯繫起來(Roskies 1991)。 Wong 和 Reker (1984) 提出預防性應對方式旨在促進一個人的幸福感並減少未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 預防性應對包括體育鍛煉和放鬆等活動,以及養成適當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計劃、時間管理和社會支持技能。
另一種應對方式,被描述為人格的一個廣泛方面(Watson 和 Clark,1984 年),涉及消極情感 (NA) 和積極情感 (PA) 的概念。 具有高 NA 的人在評估自己、其他人和他們的環境時會強調消極的一面,並反映出更高程度的痛苦。 那些具有高 PA 的人在評估自己、其他人和他們的整個世界時關注積極的一面。 高 PA 的人報告的痛苦程度較低。
這兩種傾向會影響一個人對潛在壓力源的數量和強度的看法以及他或她的應對反應(即,一個人對可用資源的看法,以及實際使用的應對策略)。 因此,那些具有高 NA 的人將報告可用資源較少並且更有可能使用無效(失敗主義)策略(例如釋放情緒,避免和脫離應對)並且不太可能使用更有效的策略(例如直接行動和認知重構). 具有高 PA 的個人會對他們的應對資源更有信心,並使用更有成效的應對策略。
Antonovsky (1979; 1987) 的相干感 (SOC) 概念與 PA 有相當大的重疊。 他將 SOC 定義為一種普遍的世界觀,它是有意義的和可理解的。 這種取向允許人們首先關注具體情況,然後根據問題和與問題相關的情緒採取行動。 高 SOC 的人有動機和認知資源來從事這些可能解決問題的行為。 此外,高 SOC 的人更有可能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更有可能體驗特定的情緒並調節它們,更有可能對自己的環境負責,而不是責備他人或將自己的看法投射到自己身上。 此後,大量研究為安東諾夫斯基的論點提供了支持。
應對方式可以參考複雜性和靈活性的維度來描述(Lazarus 和 Folkman 1984)。 使用多種策略的人表現出複雜的風格; 那些喜歡單一策略的人表現出單一的風格。 在所有情況下都使用相同策略的人表現出死板的作風; 那些在相同或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策略的人表現出靈活的風格。 事實證明,靈活的風格比死板的風格更有效。
應對方式通常通過使用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或以開放式方式詢問個人如何應對特定壓力源來衡量。 由 Lazarus 和 Folkman(1984)開發的問卷,即“應對方式清單”,是最廣泛使用的以問題為中心和以情緒為中心的應對措施。 另一方面,Dewe (1989) 在他的應對方式研究中經常使用個人對他們自己的應對舉措的描述。
關於應對方式,可以實施多種實際干預措施。 大多數情況下,干預包括向個人提供信息的教育和培訓,有時還包括自我評估練習,使他們能夠檢查自己喜歡的應對方式以及其他各種應對方式及其潛在用途。 此類信息通常被干預所針對的人很好地接受,但缺乏此類信息在幫助他們應對現實生活壓力源方面的有用性。 事實上,少數考慮個體應對的研究(Shinn 等人,1984 年;Ganster 等人,1982 年)報告了此類教育的實用價值有限,尤其是在進行後續行動時(Murphy 1988 年)。
Matteson 和 Ivancevich (1987) 概述了一項處理應對方式的研究,作為長期壓力管理培訓計劃的一部分。 解決了三種應對技能的改進:認知、人際關係和解決問題。 應對技巧分為以問題為中心或以情緒為中心。 以問題為中心的技能包括解決問題、時間管理、溝通和社交技能、自信、改變生活方式和直接行動以改變環境需求。 以情緒為中心的技能旨在緩解痛苦和促進情緒調節。 這些包括否認、表達感受和放鬆。
本文的編寫得到了約克大學行政研究學院的部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