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傳統上被描述為殘餘產品,這代表了必須訴諸處置的成本。
廢物管理包括對人類健康和安全以及環境的一系列複雜潛在影響。 儘管危害的類型可能相似,但應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操作區分影響:
- 廢物生產者的處理和儲存
- 收運
- 分類、處理和處置。
人們應該牢記,健康和安全危害會在廢物最初產生的地方出現——在工廠或消費者那裡。 因此,廢物產生者的廢物儲存——尤其是當廢物在源頭被分離時——可能對附近的環境造成有害影響。 本文將側重於了解固體廢物管理實踐和定位與廢物收集、運輸、加工和處置行業相關的職業健康和安全風險的框架。
為什麼要進行固體廢物管理?
當社會結構從低密度和廣泛人口的農業向城市、高密度人口轉變時,固體廢物管理變得必要和相關。 此外,工業化引入了大量大自然不能或只能非常緩慢地分解或消化的產品。 因此,某些工業產品含有的物質,由於低降解性甚至有毒特性,可能在自然界中積累到對人類未來使用自然資源——即飲用水、農業土壤、空氣等——構成威脅的水平.
固體廢物管理的目標是防止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固體廢物管理系統應基於技術研究和總體規劃程序,包括:
- 廢物成分和數量的研究和估計
- 採集技術研究
- 處理和處置設施研究
- 自然環境污染防治研究
- 職業健康安全標準研究
- 可行性研究。
這些研究必須包括保護自然環境和職業健康與安全方面,同時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由於一次解決所有問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規劃階段注意建立優先級列表很有幫助,這一點很重要。 解決環境和職業危害的第一步是識別危害的存在。
廢物管理原則
廢物管理涉及復雜而廣泛的職業健康與安全關係。 廢物管理是一種“逆向”生產過程; “產品”是去除多餘的材料。 最初的目的只是簡單地收集材料,再利用材料中有價值的部分,並在最近的未用於農業目的、建築物等的地點處理剩餘的材料。 許多國家仍然如此。
表 1. 廢物來源
活動 |
廢物說明 |
行業 |
產品殘留 |
批發 |
默認產品 |
零售業 |
運輸包裝 |
消費者 |
運輸包裝 |
建築和拆除 |
混凝土、磚塊、鐵、土壤等。 |
基礎設施活動 |
公園垃圾 |
廢物處理 |
來自分揀設施的拒絕 |
每種類型的廢物都以其來源或成為廢物之前的產品類型為特徵。 因此,基本上它的健康和安全危害應該被限制在廢物產生者處理該產品的範圍內。 在任何情況下,廢物的儲存都可能產生新的和更強的危害因素(儲存期間的化學和/或生物活動)。
固體廢物管理可分為以下階段:
- 根據材料特性在源頭分離成特定的廢物部分
- 臨時儲存在垃圾箱、袋子、容器或散裝的廢物生產者處
- 車輛收運:
- 手動、馬隊、機動等
- 開放式平台、封閉式車體、壓實裝置等
- 中轉站:壓實並重新裝載到更大的運輸單元
- 回收和/或廢物處理設施
- 廢物處理:
- 手動或機械分類成不同的材料部分以進行回收
- 將預分類的廢物碎片加工成二次原料
- 新(原料)材料加工
- 用於減少體積和/或能量回收的焚燒
- 厭氧消化有機物以生產土壤改良劑、肥料和能源(沼氣)
- 用於生產土壤改良劑和肥料的有機物堆肥
- 廢物處理:
- 垃圾填埋場,其設計和位置應防止污染水(垃圾滲濾液)遷移,尤其是進入飲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水井和河流)。
廢物的回收可以發生在廢物系統的任何階段,而在廢物系統的每個階段,都可能產生特殊的職業健康和安全危害。
在低收入社會和非工業國家,回收固體廢物是廢物收集者的基本收入。 通常,不會對這些區域的健康和安全隱患提出任何問題。
在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更加關注所產生的大量廢物的回收利用。 重要的原因超出了廢物的直接市場價值,包括缺乏適當的處理設施以及公眾日益意識到消費與保護自然環境之間的不平衡。 因此,廢物收集和清理已更名為回收,以提升公眾心目中的活動,導致對廢物行業工作條件的認識急劇增加。
今天,工業化國家的職業健康和安全當局正在關注工作條件,這些條件在幾年前以不言而喻的方式被忽視,例如:
- 舉重不當和每個工作日處理的材料過多
- 不適當地接觸未知成分的灰塵
- 微生物(細菌、真菌)和內毒素的不被注意的影響
- 不注意接觸有毒化學品。
回收
回收或打撈這個詞涵蓋了材料或能源的再利用(用於同一目的)和回收/回收。
實施回收的原因可能因國家和地方條件而異,回收論據中的關鍵思想可能是:
- 在當局製定高環境標準時對危險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 低收入地區的資源回收
- 在垃圾填埋場占主導地位的地區減少體積
- 在垃圾轉化為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氣、原油等)進行能源生產的地區進行能源回收。
如前所述,回收可以發生在廢物系統的任何階段,但回收可以設計為防止廢物“誕生”。 當產品設計用於回收和最終使用後重新購買的系統時,例如通過在飲料容器(玻璃瓶等)上存入押金,就是這種情況。
因此,回收可能比僅僅實施回收或從廢物流中回收材料更進一步。
在大多數情況下,材料的回收意味著將廢料分離或分類成具有最低細度的部分,作為使用廢料作為原始或初級原材料的替代品的先決條件。
分類可以由廢物生產者進行(源頭分離),也可以在收集後進行,這意味著在中央分類廠進行分離。
來源分離
按照當今的技術,源頭分離將產生“設計”用於處理的部分廢物。 一定程度的來源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只有通過巨大的(經濟的)努力才能將廢物部分的一些混合物再次分離成可用的材料部分。 源頭分離的設計必須始終考慮最終的回收類型。
來源分類系統的目標應該是避免不同廢物部分的混合或污染,這可能成為易於回收的障礙。
與散裝收集相比,收集源頭分類的廢物碎片通常會導致更明顯的職業健康和安全危害。 這是由於特定廢物部分的濃度 - 例如,有毒物質。 在處理或重新裝載材料時,對易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分類可能會導致大量接觸有害真菌、細菌、內毒素等。
中央分揀
中央分類可以通過機械或人工方法完成。
一般認為,沒有通過當今已知技術進行源頭分離的機械分類應該僅用於垃圾衍生燃料 (RDF) 的生產。 可接受的工作條件的先決條件是機械設備的整體外殼和在必須進行服務和維護時使用個人“太空服”。
由於難以達到適當的分選效率,採用今天的技術,採用現有技術的具有優先源分離的機械中央分選尚未成功。 當分揀出的廢物碎片的特徵變得更加明確,並且當這些特徵在國家或國際範圍內變得有效時,可以預期將開發出新的適當且有效的技術。 這些新技術的成功將與謹慎考慮獲得可接受的工作條件密切相關。
手動集中分揀應意味著事先進行源頭分離,以避免職業健康和安全危害(灰塵、細菌、有毒物質等)。 人工分類應僅限於有限數量的廢物部分“質量”,以避免在源頭出現可預見的分類錯誤,並促進工廠接收區的簡易控制設施。 隨著廢物成分的定義變得更加明確,將有可能開發出越來越多的自動分類程序設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直接接觸有毒物質。
為什麼回收?
重要的是要注意,回收不是一種應獨立於其他廢物管理實踐看待的廢物處理方法。 為了補充回收,有必要使用妥善管理的垃圾填埋場,也許還有更傳統的廢物處理設施,如焚燒廠和堆肥設施。
回收應結合以下方面進行評估
- 原材料和能源的本地供應
- 被替代的是什麼——可再生(即紙張/樹木)資源或不可再生(即石油)資源。
只要石油和煤炭被用作能源,例如,焚燒垃圾和垃圾衍生燃料並回收能源,將構成基於能源回收的可行垃圾管理方案。 然而,通過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量必須以符合極其嚴格的環境標準的最終沉積物結束,這可能非常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