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為全世界小農、游牧民和林農的生活做出了重大貢獻,並提高了他們的生產力、收入、就業和營養。 這一貢獻預計會增加。 未來 4.8 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 5.4-10 億增加到至少 100 億。 預計同期亞洲人口將翻一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的需求將增加得更多。 隨之而來的是對牽引力的需求增加,以生產所需的更多食物。 根據 Ramaswami 和 Narasimhan(1982 年)的說法,發展中國家有 2 億人依靠畜力進行耕作和農村交通。 農作物種植時的牽引力極度不足,並且全年都不足以用於其他用途。 在可預見的未來,牽引力仍將是農業的主要能源,部分地區牽引力不足可能是作物增產的主要製約因素。
畜力是農業中人類能量輸入的第一個補充。 機械化動力僅在上個世紀左右才用於農業。 在亞洲,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相比,有更多的農民依靠牲畜來提供牽引力。 這些動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資源有限、耕種土地面積小的農民。 在亞洲大部分地區,畜力由公牛、水牛和駱駝提供。 公牛將繼續成為農業動力的共同來源,主要是因為它們數量充足且以廢渣為生。 一些地方也使用大象。
製作
在亞洲國家,農業主要使用三種動力來源:人力、機械和動物。 人類是發展中國家鋤地、除草、插秧、播種、收割莊稼的主要動力來源。 具有多功能性的機械動力幾乎用於所有野外作業,並且使用強度因發展中國家而異(Khan 1983)。 畜力一般用於耕作、拖運和一些提水裝置的操作。 役牛是一種多用途的農場動物,提供動力、牛奶、糞便、小牛和肉。 各種動物的正常牽引力見表1。
表 1. 各種動物的正常牽引力
動物 |
體重(公斤) |
約吃水(公斤) |
平均工作速度(米/秒) |
開發功率 (hp) |
輕馬 |
400-700 |
60-80 |
1.0 |
1.00 |
布洛克斯 |
500-900 |
60-80 |
0.6-0.85 |
0.75 |
水牛 |
400-900 |
50-80 |
0.8-0.90 |
0.75 |
奶牛 |
400-600 |
50-60 |
0.7 |
0.45 |
裸跟鞋 |
350-500 |
50-60 |
0.9-1.0 |
0.70 |
驢子 |
200-300 |
30-40 |
0.7 |
0.35 |
資料來源:糧農組織 1966。
要獲得更好的畜力,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無地者要償還購買公牛的貸款、餵養牠們並賺取足夠的收入來支付日常開支,他們必須能夠每天為牲畜工作 XNUMX 小時。
- 草稿動物營養。 動物營養是提高畜力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這只有在必要的飼料可用時才有可能。 在一些地區,更多的努力確保對可用資源的最佳利用,例如用鹼處理秸稈(糖蜜尿素塊(MUB))以提高其養分利用率。 由於可用的畜力目前限制了主要作物的生產(估計收穫時的畜力需求不足 37%),主要目標是生產畜力和提高畜力效率。 使用改進的營養技術(例如,MUB)的機會可以通過提高動物工作能力和雌性畜群的繁殖率以及幼小動物更好的生長來幫助畜力發展,這將導致更大的體型。
- 育種和選擇。 淘汰當地的非生產性品種公牛和選擇最好的當地公牛是必要的。 目前,根據體型、性情和健康狀況選擇役畜; 然而,農民往往必須依賴當地的資源。
一些雜交品種不僅在產奶量和產肉量方面都有顯著提高,而且在畜力方面也有顯著提高。 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亞,在雜交育種水牛、牛、馬(生產騾子)以及在某些地方雜交駱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這產生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結果。 在許多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需要這項提高畜力以及牛奶和肉類生產的研究工作。
- 設備。 大多數農場設備陳舊且無法生產。 許多與役畜一起使用的設備(挽具、耕作工具和手推車)都是傳統類型,其設計數百年來沒有改變。 此外,農具往往設計不當,勞動產出低。
- 健康。 工作壓力可能會破壞健康動物和寄生蟲之間經常存在的平衡。
管理
役畜的每日飼餵量因工作季節而異。 耕牛和水牛都通過切割和運輸系統在圈養(全年)飼養,很少或根本沒有放牧。 根據農民的喜好,稻草全年以每天 8 至 10 公斤或必要時的標準餵養。 其他作物殘渣,如稻殼、豆稈和甘蔗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飼餵。 除了這些農作物殘茬外,在雨季(5 月至 7 月)路邊和路堤砍下或放牧的青草以 10 至 XNUMX 公斤/天的速度餵養,在繁重的工作期間可能會增加到 XNUMX 公斤/天日。
生畜飼料通常輔以少量副產品濃縮物,例如麩皮、油餅、豆類、稻殼和糖蜜。 將濃縮物餵給牲畜的主要方式是將所有成分混合在一起的液體形式。 成分的類型和數量根據動物的日常工作量、地理區域、農民的偏好和能力而有所不同。 在繁重的工作季節增加了精料的供給量,而在季風季節工作量較小時減少了。
農民還根據可用性、價格以及他們對其飼養價值的看法和理解來選擇動物飼料成分。 例如,在十一月至六月的工作季節,每日的口糧可能是:芥子油餅200克,白飯100克(乾重); 芥子油餅3/4克,白米飯100克,糖蜜3/4克; 或麻油餅、米粉、麥麩、白米等份共2公斤,加鹽。 在此期間(163 天)的實際工作日,動物額外餵食這些相同口糧的 50%。 如果動物在非工作季節完全飼餵任何濃縮物,則比率範圍為 1/4 至 1/2 公斤。
澳大利亞的草案權力
澳大利亞大陸於 1788 年首次被歐洲人殖民。第一批船隻引進了牛,但它們逃到了周圍的森林中。 在那些日子裡,耕地和其他整地工作是用重型牛犁完成的,輕度耕作則用牛或馬。 牛車成為澳大利亞陸路交通的標準方式,並一直保持到道路建設和鐵路建設開始,並在 1851 年淘金熱之後變得更加普遍。
在澳大利亞,其他役畜包括駱駝和驢。 儘管使用了騾子,但它們在澳大利亞從未流行過(Auty 1983)。
孟加拉國的草案權力
在孟加拉國,畜牧業在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供畜力和牛奶,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例高達 6.5%(Khan 1983)。 在 22 萬頭牛中,90% 用於牽引和運輸。 在這一總數中,有 8.2 萬個是雙重用途的,既提供動力又提供乳製品,例如牛奶和肉類(儘管數量很少)供家庭消費和貿易使用。 加上畜力和糞便(肥料和燃料)的能源價值,牲畜對 GDP 的貢獻估計為 11.3%。
據觀察,儘管存在生育和健康並發症的問題,但一些奶牛仍被用於吃草,這導致產奶量下降,一生中的小牛數量減少。 雖然奶牛在哺乳期通常不工作,但它們對孟加拉國每年的畜力供應做出了重大貢獻:2.14 萬頭 (31%) 成年母牛和 60,000 頭 (47%) 成年水牛提供畜力 (Robertson et al. 1994) . 加上男性勞動力,所有成年牛的 76%(11.2 萬)和所有成年水牛的 85% 到 90%(0.41 萬)用於吃草(Khan 1983)。
役畜總的來說並不短缺。 相反,短缺是基於可用牽引力的質量,因為營養不良的動物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生產性的(Orlic 和 Leng 1992)。
有多種牛用於吃草,包括純 deshi 牛和與 Sahiwal、Haryana 和 Red Sindhi 牛雜交的 deshi 牛,以及 Manipuri、Nili-Ravi 和 Murrah 品種的水牛。 德氏公牛的平均體重為 225 公斤,雜交品種稍重,為 275 公斤,水牛的平均體重為 400 公斤。 公牛、母牛、小母牛和公牛都提供畜力,但公牛是主要勞動力。
在孟加拉國,整地使用的牲畜比例最高。 研究人員建議在播種前將土地翻耕六到七次。 然而,由於牽引力不足,許多生產者每次只耕四到五次農作物。 孟加拉國的所有犁都需要兩頭牲畜。 兩頭公牛可以在 1 小時(每天 2.75 小時)內耕種 6 英畝土地(Orlic 和 Leng 1992;Robertson 等人 1994)。
中國的吃水權
中國有悠久的水牛養殖歷史。 早在 2,500 年前,這些動物就被用於耕種。 水牛的體型比本地牛大。 水牛吃力大、壽命長、性情溫順,農民更喜歡用水牛幹農活。 一頭水牛可以提供 7,500 到 12,500 公斤水稻的生產能力(Yang 1995)。 它們中的大多數由小農戶保留以供役用。 進口奶牛 Murrah 和 Nili/Ravi 以及這兩個品種的雜交種主要在國營農場和研究機構飼養。 幾個世紀以來,水牛的飼養主要是為了吃草。 這些動物只有在年老或殘疾時才會被屠宰以供食用。 水牛擠奶很少見。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選育,水牛已經非常適合勞作,胸深而結實,腿粗壯,蹄大,性情溫順。
在中國,水牛主要用於水田和田間運輸。 它們還用於提水、製磚的布丁粘土、碾磨和壓榨甘蔗汁。 由於機械化,這種使用的程度正在下降。 水牛的訓練通常從兩歲開始。 他們一年後開始工作。 它們的工作壽命比牛長,通常在17年以上。 可以看到25歲以上的水牛還在田里幹活。 他們每年在水稻種植區工作90至120天,春秋兩季勞動強度大,每天工作時間可達7至8小時。 工作能力因動物的大小、年齡和性別而有很大差異。 牽牛力在 12 歲到 13 歲之間達到最大值,從 15 歲到 16 歲保持高位,並從 1995 歲開始下降。 大多數水牛公牛都被閹割了(Yang XNUMX)。
上海水牛是中國最大的水牛之一,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 每天工作8小時,一頭牲畜可耕0.27至0.4公頃水田或0.4至0.53公頃旱地(最多0.67公頃)。 水牛可以在一個工作日內將 800 至 1,000 公斤的木輪無軸承車輛拉到 24 公里以上。 一頭水牛可以在 0.73 小時內收集到足夠灌溉 4 公頃水田的水。
在一些產糖區,水牛被用來拉壓甘蔗的石碾。 7,500頭水牛輪班壓甘蔗9,000至15公斤,每20公斤需要1,000至XNUMX分鐘。
印度的吃水權
根據 Ramaswami 和 Narasimhan (1982) 的說法,70 萬頭公牛和 8 萬頭水牛產生大約 30,000 億瓦的電力,假設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 (ICAR) 平均每頭動物輸出 0.5 馬力。 要在眾多應用點生成、傳輸和分配這種電力,需要投資 3,000,000 億盧比。 據估計,印度牛車系統的投資為 30,000 億盧比,而鐵路投資為 45,000 億盧比。
航運和運輸部估計,城市地區每年有 11,700 至 15,000 億噸貨物通過手推車運輸,而鐵路運輸量為 200,000 億噸。 在沒有鐵路服務的農村地區,畜力車運載了大約 3,000 億噸貨物(Gorhe 1983)。
尼泊爾的草案權力
在尼泊爾,公牛和雄性水牛是耕地的主要動力來源。 它們還用於運輸、壓碎甘蔗和油料種子以及牽引貨物。 由於該國的地形性質以及燃料成本高,農業機械化的機會很少。 因此,該國對畜力的需求量很大(Joshi 1983)。
在小麥生產中,公牛的勞動天數在耕作中佔 42%,在移栽時佔 3%,在脫粒時佔 55%。 在水稻生產中,耕作佔 63%,移栽佔 9%,脫粒佔 28%(Joshi 1983;Stem、Joshi 和 Orlic 1995)。
根據任務的不同,役畜通常每天工作固定的小時數,並在允許休息之前連續工作預定的天數。 例如,一頭公牛耕地一整天平均需要 6 個小時,而一頭牛的平均工作時間為每天 4 到 5 個小時。 用於耕作的動物遵循連續工作 6 至 8 天,然後休息 2 天的模式。 就脫粒而言,奶牛或體重較輕的動物通常每天工作 6 至 8 小時。 脫粒和運輸的長度和使用方式根據需要而變化。 一頭全職耕種的公牛(最繁重的勞動)通常每年工作 163 天。
斯里蘭卡的權力草案
斯里蘭卡的牛群總數估計為 1.3 萬頭。 各種品種被用作役畜。 牛品種用於吃水,例如在濕地和旱地的運輸和耕作,以及農場經營。 幾十年來,本土動物已廣泛用於公路運輸。 印度品種與本土牛的雜交產生了更大的動物,廣泛用於公路運輸。 在 562,000 頭水牛總數中,工作年齡在 12 至 200,000 歲之間的水牛數量估計為 92,000 頭雄性和 XNUMX 頭雌性。
潛在危害及其控制
本章的其他文章闡述了本文討論的役畜的危害和預防措施。 有關動物行為的一般信息和家畜飼養安全實踐的清單,請參閱有關這些主題的文章和“畜牧業”一文。 馬在“馬和其他馬科動物”一文中有所提及。 在“牛、綿羊和山羊”一文中介紹了牛(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公牛和水牛)。 “Bull raising”還提供了有關潛在危害及其控制的相關信息。